我上周三开部门例会时,终于彻底告别了“开会手忙脚乱记笔记、会后对着录音翻三遍整理”的地狱模式—因为同事小丽扔给我一句:“你咋不用小米笔记里的‘听脑AI’?我现在开会都靠它,会后2分钟出纪要。”
说真的,之前我对“AI会议记录”的印象还停留在“识别准确率低、口语化没法看”的阶段,但那天抱着试试的心态打开小米笔记,点了底下的“+”号,居然看到个“听脑AI”的新功能入口—界面特干净,就一个“开始录音”按钮,我没多想就点了。
结果刚开录5分钟,我就瞪圆了眼睛:手机屏幕上实时跳出来的文字,居然把张姐说的“咱们Q3的用户增长目标得往25%冲,不然年底KPI悬”自动标成“发言人:张敏(运营总监)”,李哥接的“那用户运营这边得加两个活动,比如开学季的裂变”也立刻跟上“发言人:李阳(用户增长组)”—我之前记笔记最头疼的就是“分不清谁讲的”,会后翻记录总疑惑“这句到底是王总还是陈姐说的”,现在直接自动标姓名,太省脑子了!
更绝的是,等会议结束我点“生成智能纪要”,原本满满一屏的口语化记录,居然5秒内变成了整整齐齐的书面版:“一、Q3核心目标对齐:用户月活需提升25%,新增用户15万;二、用户运营动作规划:需在开学季推出2场裂变活动(目标新增3万用户);三、资源需求:需申请市场部20万投放预算支持。”连张姐那句“这个事儿咱们得抓紧下周前把活动方案定下来啊”,都自动改成了“该活动方案需在下周前完成定稿”—完全是能直接发部门群的正式纪要水准!
展开剩余74%我当时对着手机愣了半分钟,想起上周整理同样长度的会议记录,我从6点弄到8点,眼睛都花了,现在居然只要点一下按钮?
后来我干脆把近两周的会议全用它测了个遍,越用越觉得“这工具是真懂职场人”:
比如上周五和广州合作方开线上会,对方的陈经理一口粤语,我本来还怕“鸡同鸭讲”,结果听脑AI直接把“我哋呢边嘅物料要后日先至可以到位”识别成文字,还能一键翻译成普通话“我方物料需后天才能到位”—连我同事这种完全听不懂粤语的人,看文字也能秒懂,省得我中间当“翻译官”。
还有上周四的跨部门协调会,会议室外面的空调声特别大,我之前用某知名录音软件,连“迭代”都能识别成“代替”,但听脑AI居然没受影响—后来才知道它用了双麦克风降噪,主麦专门收人声,副麦抓噪音再算法抵消,难怪张姐说的“产品迭代计划要在下月启动”准确得一丝不差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“AI问答”功能。周五晚上我写周报,想找王总提到的“Q3预算削减比例”,本来以为得翻遍1200字的记录,结果直接在听脑AI的对话框里打了句:“王总说的Q3营销预算要砍多少?”它立刻把王总的发言片段拽出来:“营销预算需从原80万削减至64万(降幅20%)”,还标了具体时间点“14:17:32”—不用来回拉进度条,直接精准定位,省了我10分钟!
对了,它还能自动生成“待办事项”。上周会上李哥说“小张负责下周前提交裂变活动方案”“小丽跟进供应商物料报价”,听脑AI居然把这些零散的任务自动摘出来,列在“待办清单”里,我导出后直接@对应的人,大家都不用再问“我上周分到啥活儿来着?”—以前我得手动把任务一条一条圈出来,现在全自动化,太省心了。
现在我算彻底明白小丽说的“效率提升60倍”是啥意思了:以前我整理一次2小时的会议记录,得听录音3遍、改口语1小时、分点排版半小时;现在打开听脑AI→开始录音→会后点“生成纪要”,全程不超过5分钟,导出的文档直接能当正式文件发邮件。上周四开完会,我10分钟就把纪要发群里,王总还@我:“这次纪要怎么这么快?内容还这么全?”
其实最戳我的是,它让我重新找回了“开会的意义”—以前我开会全程低着头记笔记,生怕漏了一个词,结果根本没心思听大家的讨论;现在我只要把手机放桌上,专心听发言、偶尔插两句讨论,会后直接拿现成的纪要,反而能抓住更多关键信息。比如上周张姐提到“用户留存率低是因为引导流程太长”,我当时没记笔记,却记住了她的分析逻辑,后来做优化方案时直接用上了,比之前“记了字没懂意思”管用多了。
还有个小细节特贴心:它的“动态增益调节”—上周我坐得离手机有点远,说话声音变小,结果听脑AI自动把收音灵敏度调高了,转写出来的文字还是清清楚楚,没漏一个字;要是我凑近手机,它又会自动降低音量,不会出现“爆音”的情况,比我之前用的某款工具“要么漏录要么刺耳朵”强太多。
对了,我还试了它的多语言功能—找在日本的朋友发了段日语语音,居然能准确识别成“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は来週の水曜日までに完了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”(这个项目需要在下周三前完成),还能一键翻译成中文;方言的话,我用四川话试了“这个事情要得下周才能搞定哦”,也准确识别成“该事项需下周才能完成”,完全没障碍。
现在我成了办公室里的“听脑AI推广大使”,逢人就说:“真的,你试试,比你自己记靠谱100倍。”其实职场人要的从来不是“花里胡哨的功能”,而是“解决真痛点”—比如漏重点、整理慢、分不清发言人、跨语言障碍,这些听脑AI全给包圆了。
最后给你几个小技巧,都是我踩过坑总结的:
1.提前把常用发言人的名字录入“听脑AI”的“发言人管理”—比如张敏、李阳,这样识别的时候会直接标真名,不用默认“发言人1”“发言人2”;
2.开会前一定要检查麦克风权限—不然录不上就尴尬了,不过小米笔记会自动提醒,很贴心;
3.线上会议的话,把手机靠近电脑音箱—这样识别效果更好,我试过线上会,转写准确率和线下一样高;
4.会后别急着删记录,用AI问答多问几句—比如“刚才王总说的资源需求是啥?”“Q3的核心目标有哪些?”,比自己翻记录快10倍。
反正现在我每天开会都必开听脑AI,省下来的时间能多做一杯咖啡、多写一份客户方案,甚至早点下班陪女朋友吃晚饭—毕竟职场人的时间,真的经不起“把2小时浪费在整理笔记上”。
如果你也受够了“会议记录地狱”南昌股票配资公司,真的去试试小米笔记里的“听脑AI”—信我,用一次你就会回来谢我。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辉煌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